欢迎来到小窗笔记网!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生 > 有趣的工作,成就有趣的社会 内容

有趣的工作,成就有趣的社会

选择字号: 大号 中号 发布时间:2018-11-28 10:00 | 作者:读者·校园版2018年23期/陈志武 | 阅读次数:1903

1
我的大女儿陈晓大学毕业后,到了美国最大的云存储公司Dropbox工作。公司一日三餐都免费,员工可以随便吃,而且种类丰富,西餐、中餐、日式料理等轮着来,晚餐还有葡萄酒、啤酒等。

员工可以邀请朋友到公司免费吃饭。健身房会员卡、上下班打车、手机话费等花费都由公司支付,还有股票期权,工资也不低。每天上班没有“朝九晚五”这回事,随你什么时候去上班,也可以不去公司,在家里远程工作。当然,任务是要完成的。每年的假期不限,只要你做完本职工作,想什么时候休假都可以。难以置信,世界上怎么还有这样的公司?

这样的工作,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,可能无法想象。

典型的中国职工,会在一种情绪不高的状态中日复一日地工作,我们也可以称为劳作。我写的一本书叫《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》,为什么呢?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,就是大家把工作当成谋生工具,根本没有兴趣。自然谈不上有什么创造力,更不会有创新的激情。

人力资本是一个经济体里最重要的资源,尤其在今天这样的互联网时代。

在农耕社会,土地资本是最重要的。你有多少土地、地是否肥沃、阳光雨水是不是正好合适,这些决定了农耕社会人们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,而人力资本发挥的作用有限。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,资本和生产工具——机器——是最重要的资源,人力资本还是作用有限。在标准化的制造业生产流水线上,工人的创造力和激情不重要,只要按时按量完成生产任务就行。但到了信息时代,特别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体里,人力资本成为最重要的资源。
有趣的工作,成就有趣的社会
其实在现代经济体系中,最关键的资源配置是人力资本的配置。如果社会中每个人的天赋和兴趣都跟他所从事的工作不匹配,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工作都不是自己喜欢的,而且每份工作都是由不喜欢的人在做,那么,即使每一个人都很勤奋,但他们创造的财富和最终获得的收入都不会很髙。媒体上有个词叫“穷忙族”,说的就是这种现象。

不少中国人也许天生就容易变成不热爱工作的群体,就像我以前的一些学生,他们来耶鲁大学学金融,只是因为父母希望他们在世界一流大学读最有“钱途”的专业,而不管他們是否喜欢。听话和顺从是中国传统的优良品德,结果培养出来的人一个个都很听话、很乖,这样的品德意外地与制造业流水线的要求相吻合。所以改革开放40年来,制造业能够迅速壮大,中国也成为“世界工厂”,这背后的力量,就是那些穿着统一制服的工人。这种“顺从听话”的性格,成就了这个“世界工厂”,但这与创新所要求的个性化与独立思辨相矛盾。

2
我们要培养有创造力的人,首先要改变教育理念。从幼儿园开始,小学、中学、大学的教育理念,都应该以通识教育为核心,而不是只培养专才。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、释放自己的个性、掌握思辨能力,做真正的自己。

我有一个美国同事,他的女儿学习成绩很好,很聪明,但她不想申请耶鲁、哈佛这些名校。她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,有关心学生的老师。而耶鲁、哈佛这些学校,一年招收上千名学生,老师不会关注每一名学生。所以她报考了纽约的一所规模很小的文理学院,一年才招几十个学生,名气也不大。这样的学校更适合她的个性化发展,让她能根据自己的偏好成长。

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,如果他不喜欢一份工作,无论工资多高,都不一定会去做。但在中国相反,哪个行业赚钱多,人们就往哪个行业去,完全不考虑自己有没有兴趣。在美国,不少人读完博士以后去开出租车,这对中国人来说难以想象。我的一个教授同事,他的女儿从小就上私立学校,从私立小学读到私立大学,每年花四五万美元的学费,十几年下来,花了几十万美元。这位姑娘大学毕业后,只对去公立小学当体育老师感兴趣,虽然这份工作一年的工资只有4万美元左右。

从投资和回报的角度看,这位教授是亏大了,但他却很支持女儿的选择。因为这是他女儿最感兴趣的,做小学体育老师让她最幸福、最满足,那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?

3
这些年来,中国一直提倡产业升级,要从“中国制造”升级到“中国创造”。为什么升级这么难?关键的一点就在于,拥有创造力的普通员工,都在“三班倒”和日夜加班中把自己的激情消耗殆尽了,在工作岗位上无精打采,回到家里只想睡觉。哪里还有创造力?

中国企业喜欢制定很多规章制度,以防止员工怠工,很多绩效考核都以考勤为重点,一些企业还有严重的惩罚制度,夸张一点的,工资都不够缴罚款。这些有形的手,最后并没有让员工变得更积极,更不用说有创造力了。

我们中国的企业家,应该给员工创造一个充满信任的宽松环境,让员工开心。员工开心了,企业的效益自然会更好。

热门文章
最新文章
随机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