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很多人,有了博客后就放弃了书本,有了微博丢了博客,有了微信后就什么都放弃了,结果干什么都是浅尝辄止,沉不下心来,往往一事无成。人的精力毕竟有限,一个人频繁换场,就很难站稳脚跟。所谓术业有专攻,我们需要守好自己的优势阵地。虽然丢下芝麻捡西瓜颇诱人,但常常捡起的西瓜并不是你所需要的。
繁忙的社会,人们的时间在不断变得更加碎片化,怎样拿出精力去學习和工作才能收获更多?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,集腋成裘,得到实实在在的知识和回报。碎片化学习和工作,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,知识产生和工作接续本身就挺碎片化的。
再聪明的大脑,一时一刻也只能产生一个念头、一个假设、一个结论,《论语》就是孔子与弟子之间发生的碎片化对答的产物。读书、工作,最终留下来的也都是一些碎片化的影像:几个动人的场景,几个精辟的结论……
人在自身生命的某个阶段,可能会顺应并神往远方的呼唤,饱满的生命力渴望向外奔突,去寻找另外一条河道,确定生命的新流向。但是,支流一定不要分得太多,否则就没有宽阔的河面,人生就难以形成壮丽的景象。
人们常常发问,时间都到哪儿去了?其实,是被我们自己分割掉了,因而很多支脉冷凉,术业缺少专攻,皓月当头,低回反省,才懂得有舍是关键,有舍才会有守。
反观我自身年轻时的经历,就像一个人随波逐流,貌似自由地漂浮在浩渺的大海之上,实则少了心性和方向。笃定,无论时间怎样来过,挚爱就是品味相投、志向不移,坚持对所钟爱事物碎片式信息的取舍,又能阶段性地分类、考量,然后朝既定目标有效积累,并最终将系统激活成形,如此必成大器。
一个人坚定生命的流向,可能因执著而遍体鳞伤,但目不斜视,孜孜以求,假以时日,何愁硕果?青葱年华定格在流年那端,雪野里的花朵绽放在前方似与不似之间,一望间多少人用奋斗留住了隽永。这种生命流向的坚强叩问,正是无休无止的探索——始终保持对既定事物的内心驱动力,氤氲着一年又一年外相的不同。
时间真的有这样一个属性,它们喜爱在俗人俗物上徘徊纠缠,辗转反侧。可当时尚的潮水过境,留下的往往只是支离破碎的残片和短暂愉悦的体验。那些走失的光阴,在春水沉淀里几乎找不到痕迹,一世纷繁淹没在岁月的支流里,周边风景还未及眺望已然被遗忘。
而选定目标、每日抽出空闲时间,坚持去做属于自己的事情,可以将时间碎片雕成一个个期冀,皎洁的月光下这个期冀总会熠熠发光。而相反,将时间花在没有收获和极少有意义的事情上,则对生命构成一种不经意的谋杀。
我们当从容、沉静,以专注拒绝浮躁之心。暂且慢下来,留给自己更多时间。谁能逃离诱惑,谁就是英雄。有多少选择,就该有多少拒绝。选择是用来明确自己想要的,拒绝是用来确认自己不想要的。这样,就找到了留出时间与做成事情的定律。